有人留言说:对六亲眷属和冤亲债主的概念表示分不清,求解答。
那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两个词的概念好了。
六亲眷属的含义
我们先来说说六亲眷属的含义。
所谓的六亲,是指父、母、兄、弟、妻、子等六种亲属。在《无量寿经》卷下(大一二·二七七上)中说道:“六亲眷属,所资有无,不能忧念。”
而在律典之中,又有父六亲和母六亲的说法。
父六亲
《三藏法数》中曾引律典说道:父六亲,顾名思义就是指父族的亲属,分别有:
一、伯
父亲的伯父,也就是自己的伯祖父。
二、叔
父亲的叔父,也就是自己的叔祖父。
三、兄
父亲的兄长,也就是自己的伯父。
四、弟
父亲的弟弟,也就是自己的叔父。
五、儿
父亲的儿子,也就是自己的兄弟。
六、孙
父亲的孙子,也就是自己的侄儿。
母六亲
《善见律毗婆沙》卷十四中说:母六亲,就是指母族的亲属,分别有:
一、舅
母亲的舅舅,指外祖母的兄弟,也就是自己的舅公。
二、姨
母亲的阿姨,指外祖母的姐妹,也就是自己的姨婆。
三、兄
母亲的兄长,也就是自己的舅舅。
四、弟
母亲的弟弟,也就是自己的舅舅。
五、儿
母亲的女儿,也就是自己的姐妹。
六、孙
母亲的孙女,也就是兄弟的女儿,自己的侄女。
眷属
上面说的是六亲,那什么是眷属呢?
眷,是指亲爱,属是指隶属,指亲近、顺从者。
佛法中说的眷属,和一般的说法不同。
《大智度论》卷三十三中说:佛陀有大眷属和内眷属,其中内眷属是指其出家以前车匿、瞿毗耶等人,以及修苦行时的相伴的五人,还有佛陀成道之后的侍者阿难尊者等等;大眷属则是指舍利弗、目犍连等阿罗汉大弟子,以及弥勒、文殊师利等大菩萨。
而善导大师在《观无量寿佛经疏》卷二中,则将佛陀的眷属分为在家、出家二种,佛陀在家的叔伯等四人,称为外眷属,而佛的出家弟子们则称为内眷属。
在佛经中,对眷属还有一种广义的说法,那就凡是听闻过佛法、闻法受教的都是佛陀的眷属。这里就不细说了。
冤亲债主的含义
说完六亲眷属,接着我们就来说说冤亲债主的含义。
其实,冤亲债主是后来的说法,最初在佛经中是写做“怨亲债主”的,也常作“怨家债主”。
那什么是怨家债主呢?
怨家是指与自己结仇的人,债主是指借给自己钱财的人。
如《大宝积经》中说:“一切财业非是真宝,五家水、火、盗贼、怨家债主、县官、恶子分耳。博闻之慧无衣食求,甚为难得。”
而在《佛说金毗罗童子威德经》中曾经说道:“时观世音白佛言:‘世尊世间众生多有愚痴,轮转生死无时停息。或为王宫逼迫;有诸恶鬼伺求人命,不得长寿;或火风所害;或被恶贼伤损;或有怨家债主每恒相逐。”
而在佛经还进一步引申怨家债主含义为:过去生自己因为造作恶业,而负下业债的对象。
如《佛说菩萨内戒经》中说:“菩萨不作罪,亦不畏罪,宿命到来、怨家债主至,菩萨欢喜毕罪,亦不怖懅。”
这是说,菩萨不会再去造下罪业,而对于过去生所造下的罪业,就算是宿命来到,过去生所欠下的业债的债主来到,菩萨也会欢喜受报,了却前业,心中也不会感觉惊惧和怖畏。
最后稍提一句,我们现在常见的“冤亲债主”一词,最早见于藏经中的文字记载是清朝时的《净土极信录》,里面曾写道:“经生父母师长,及冤亲债主等灵,为其作大佛事,修诸功德,以令高超净界者也。”于是,后人就慢慢将经中所说的“怨家债主”,说成是“冤亲债主”了。其实,还是以佛经中的含义为准比较好呢。
关于“六亲眷属”和“冤亲债主”的含义,今天就讲到这里了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原文标题:六亲眷属和冤亲债主傻傻分不清?看完本文你就明白了
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:念念随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