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入佛门要怎么修行呢?

金刚经 / 2022-10-23

初入佛门要怎么修行呢?

  很多与佛教结缘不久的人,都有一个错误的知见,认为只要自己每天坚持不断地念佛、诵经、打坐,就是在努力修行了,还有人每日坚持做大礼拜,或者不停地抄经,却不知道坚持下来虽然有功德,也值得赞叹,但这些只是修行的助缘,并不是修行的真谛。

  佛陀讲修行,修行修什么?修,是修正;行,是行为。佛门特别讲究身、口、意,修行便是要修正我们的行为、言论和思想,这是不论在家弟子,还是出家弟子都要去做的。

  有些人觉得,只有出家才能够好好的修行,这不正确,修行首先是要修正我们的知见、习惯、贪欲、甚至是恶心,这是在提高和完善人格,先在世间做好一个人的基础上,才能够谈到修行,所以我们常讲: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。

  如果你不能够明了因果,深明业力,远离贪执,懂得苦空无我,将自己不善的习惯改掉,对自己宿世的恶业心行进行忏悔,对众生苦难生起慈悲怜悯之心,对出离六道、了脱生死生起精进心。只是埋头在念佛、诵经、做礼拜上,一旦脱离了这个境,马上又做回自己,谈何修行?

  这也是为什么,很多学佛的人,进入佛门数年,甚至是十数年,却无尺寸之功的原因。因为他只是每日执着在一些表面功夫上,却不肯痛下决心,修正自己,经书一放,我还是我,佛还是佛,修行就成了一句空话,自然也得不到诸佛龙天的护持。那么,我们进入佛门后,应当如何修行呢?

其一、要弄明白基本理念

  作为佛门弟子,清楚佛教的基本教义理念,应当是首要的,尤其很多基本的知见,譬如:缘起法则、四法印、四圣谛、八证道、十二因缘、三界六道、因果业报等。

  如果不知道这些,便没办法去衡量自己的修行是不是正确,更无法充分全面地认知佛教的伟大,不知道佛教不是世俗人眼中所谓的迷信宗教,佛教不止教人善恶因果观与修行法门,同时研究生命和宇宙的真相,如此又如何对佛教生起虔诚的信念?

  所以,弄明白这些是修行的基础,修行修行,总要知道自己在修的到底是什么。而我们经常说要修智慧,智慧从哪里来?就是从这些基本的理念当中而来,从佛教三藏经典中而来。

  这也是告诫我们,诵经不只是嘴巴的工作,更要紧是脑袋的工作,要去理解经典中世间和出世间的道理,找寻自己修行的方法和道路,所谓“深入经藏,智慧如海”。

其二、要对佛教坚定信念,不可退转

  当你把佛教的核心理念都了然于胸,才会明白佛菩萨大彻大悟的境界,才会懂佛法才是真正离苦得乐的唯一途径,才会知道生活、工作中的难题该如何解决,才能更加坚定信心。

  而坚定的信念,又是保持你不断精进修习的基石,《华严经》上讲:信是道源功德母,如果不信佛,不相信佛教,又如何谈得上修行,一遇到问题便打退堂鼓,一遇到障碍便心生退意,回到原来的老路上,便不会有任何成就。

  佛门中一直强调“信、解、行、证”,第一个字就是要让人信,坚定不退转,如此方可逐步修正我们的行为、言论和思想,才能够找到解脱之路,最终证得佛果。

其三、要持续不断地修福德

  佛教中有六菠萝蜜,也就是六度: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,六度度己,排在首位的便是布施,为何先要修习布施?

  因为多数人通常根器有限,必须先要从对治贪欲开始修起,若没有修够足够的福德,后面的持戒修行便更难。持戒不是靠着人的意志力强行忍耐就可以的,只有福德才是对治习气的根基,否则很容易遭遇各种违愿而难以有成果。

  再者,布施度是六度中最容易修习的一种,六度中前后互为因果,需要层层递进修习,否则容易信念退转。

  而布施,便是为了修福德,在佛门中布施有非常多的途径与方法,三种布施当中,尤其以法布施最为殊胜,释迦牟尼佛曾经讲过:一切布施中,法布施为最。

  初入佛门的弟子当谨记,特别是助印经书,即是财布施,又是法布施,弘法利生,功德最大。所以大家不但要诵经修慧,也要努力修福,多做好事,福慧双修皆具足才能成佛,叫做“两足尊”。

其四、要精进持戒

  至少要时刻修正自己的心念、思想和行为。佛教修行讲究戒、定、会三学,而在六度布施之后,便是持戒,所以在修行路上非常重要的另一个便是持戒,这是修行了道的前提。我们都知道,有五戒、十诫、菩萨戒、沙弥十戒,比丘二百五十戒等等,可以根据自己的发愿修持不同的戒律。

  对于初入佛门的在家人,至少应该修持五戒: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。

  过去世尊在涅槃之际,阿难尊者曾经问佛:“佛在世时,我们以佛为师,那么佛灭度以后,我们以谁为师呢?”佛说:“以戒为师”。所以,有戒才有师,戒律就是我们修持的指南法则。

  而在世间的修行,也要通过持戒,去修正自己的身口意,特别是心理,把不善的习惯、狭隘的心胸、暴躁的脾性、自私的习气全部都修正过来,同时生起慈悲心、出离心、智慧心,难行能行,难忍能忍,最终由戒生定,由定发慧,这才是真正的修行。

分享到:
联系微信:qaw5866     返回顶部